学术沙龙
当前位置:首页  学术交流  学术沙龙
学术沙龙
    第七期学术沙龙——史忠义:孔子之后中国诗文的政治教化传统与亚里士多德之后西方的情感、伦理和审美教育传统
    发布时间:2018-05-23

    外国语言文化研究院第7期学术沙龙简报-史忠义教授主讲

    史忠义:孔子之后中国诗文的政治教化传统与亚里士多德之后

    西方的情感、伦理和审美教育传统

                                                 ——记第期学术沙龙

      

    2018523日,史忠义教授以“孔子之后中国诗文的政治教化传统与亚里士多德之后西方的情感、伦理和审美教育传统”为主题的学术沙龙在西方语言学院会议室举行。学术沙龙由学院副院长吴彦秋博士主持,来自我校各学院的老师和学生积极参与了本次学术沙龙。

    史忠义教授首先粗略回顾了一下孔子和亚里士多德之后,中西主流诗学走过的道路。史忠义教授认为,中西方诗学关于艺术功用的论述,其主流分别沿着孔子和亚里士多德开创的道路发展,因而,关于艺术功用的中西方主流诗学传统也就明显地带上了孔子和亚里士多德的烙印。通过对中西方诗学的比较,他得出了以下结论:中国诗学以注重文学艺术的政治教化功能为特点,而西方诗学则更侧重艺术的情感教育、伦理道德教育和审美教育。这是就主要倾向而言和相比较而言,绝不意味着西方没有关于文学艺术的政治教化思想,也不意味着中国完全忽略情感教育、伦理道德教育和审美教育。事实上,儒家政治教化旗帜下容纳着相当多的伦理道德教育。西方诗学在亚里士多德的基础上比较正常地发展,而中国诗学则很快向偏激方向发展。至宋儒的“文以载道”说,中国学术史和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出现了第二次大偏差,文学艺术完全成了载政治之道的工具。其影响甚至波及到了20世纪。但宋之后,明清的理论论述逐渐回归正常。

    史忠义教授的学术沙龙内容丰富翔实,从思想深度到知识积累都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也展现了他丰富的知识内涵和严谨的治学之风,让大家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