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首页  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
    第十期学术沙龙——李建英:兰波的创作与诗歌主张
    发布时间:2018-06-06

    李建英:兰波的创作与诗歌主张

    ——记第十期学术沙龙

      

    201866日,李建英教授以“兰波的创作与诗歌主张”为主题的学术沙龙在外国语言文化研究院会议室举行。本次学术沙龙由科研处副处长徐中意博士主持,来自我校各学院的老师和学生积极参与了学术沙龙。

    李建英教授的学术沙龙从阿尔蒂尔兰波的生平、美学思想、诗歌创作、给我们的启示四个方面展开。兰波用谜一般的诗篇和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吸引了众多读者,他的诗歌创作活动只有5年,留下的作品只有70来首诗和两部诗集,但他是法国文学史上最引人注目的诗人之一。兰波是波德莱尔的继承者,把他创造的通感和象征手法运用到他的诗歌创作中,并进一步发展了他的理论,提出了“诗人应该成为通灵人”,诗人不仅是洞观者,也是创造者,诗人应该以诗歌“改变生活”等观点和见解。这对后来现代诗的发展,尤其对后来的超现实主义运动,甚至意识流小说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建英教授声情并茂地介绍了兰波的诗歌代表作,如:《醉舟》、《元音》、《萨尔布鲁克的辉煌胜利——在皇帝万岁的欢呼声中取得》、《地狱一季》、《彩图集》。兰波在表现手法和艺术形式方面提出了新思路,诗人创新是观念和形式的新。他提出“我是另一个”,诗人的创作激情来自别的地方,因为我即他人,创作主体的异化使作者与作品分离,“我”不再具有解读作品的意义,从而使作品的内涵没有单一的导向性。艺术形式上,他发明了一种新语言,就是“宇宙语言”,这种语言综合了芳香、声音、色彩,既包括一切,把思想与思想联结起来,又引出思想,这种语言将使心灵与心灵呼应相通,是语言的最高境界。

    李建英教授指出兰波的诗歌给我们带来重要的启示,诗歌创作的最终目的是要服务于人类,服务于人们的生活,除此之外诗歌没有别的目的。通过诗歌,我们可以直面自己的内心,守住最宝贵的真实,促进思考,改变思维方式,让自己真正进步。

    教授的讲解脉络清晰、深入浅出、旁征博引、观点独到,让大家受益匪浅。最后,主持人进行了简短的总结,参与本次学术沙龙的栾栋教授从哲学上的尼采,绍兴的徐文长,中国的屈原比肩兰波,从诗人、文学评论家的视角就诗学理论与现状进行了精彩点评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