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首页  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
    第二十一期学术沙龙——栾栋:学术思考中的经验元素兼谈描述性论文的提升方略
    发布时间:2018-11-23

    栾栋:学术思考中的经验元素兼谈描述性论文的提升方略

      

                                                                           ——第二十一期学术沙龙

    1122日下午,由栾栋教授主讲的、题名为“学术思考中的经验元素——兼谈描述性论文的提升方略”的第二十一期学术沙龙于稽山校区外国语言文化研究院E228会议室举行。研究院史忠义教授、魏大海教授、李贵苍教授等专家出席,各院师生纷纷参加。讲座由研究院江映老师主持。


    栾栋教授从经验在学术史中的作用入手,在发生学的角度上介绍了经验介入人类学术生活的三种状况,他指出,经验诞生于人类的感性认知,是思想的温床、是前学术的“宝藏金库”,也是一切能够被学术活动所提炼的基础和素材。但学人与研究者切不可将“熟知”视为“真知”,亦不可粗暴地直接忽视经验的作用。经验的丰富与否,直接关系一个民族是否具有足够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生命力;而一个民族的学术想要发展,也需要站在大量经验的前期积累基础上。

    栾栋教授指出,学术研究中可以提升经验的思维方略大致可分为三种:刘勰的“积学”“酌理”模式、马克思的“两个阶段”实践思想,以及释宗强调“量论”的因明方式。刘勰模式充分地认识到了经验与理论之间的相互关系,代表着中国传统的学术著述特点,但其诗化哲理仍限于范畴性;而佛家的因明化则更多地是强调经验消解学方面的独特角度,虽长于解蔽,但终将归于寂灭;至于马克思主义,其作为抽象具体化的辩证论,自然长于思辨,却过于体系化。

    是以,现代学人应当对此三者进行反思,栾栋教授强调,研究者们不能小觑经验,没有经验的研究将是头重脚轻的探索。研究者们也不能拘泥于经验,不能改造制作经验的研究是慢节奏摸索的磨蹭,很难登上学术的高峰。所以,我们应努力让经验升华,使研究充实,而学术的进步也正在其中。


    最后,栾栋教授也提到两个问题。第一是学界目前司空见惯的描述性论文写作现象,这种风气的流行对于理论性著作的诞生是不利的,充斥着经验材料的行文将大大减弱文章的含金量和学术性,而一篇好的学术文章,应是能够处理好理论的深度创制与经验材料的配合加工之间的关系的。第二个问题则是针对目前学界学人处理问题和创作论文时的一个思维误区,对于哲学思维需求较强的学术文章和著作来说,经验与观念并不是等同的,对于任何一条经验来说,只要有一个经验对此构成否定,那么这个经验就不能成为观念,更不能推进到范畴,而目前的学界却存在着大量的相反例子,这是值得年轻研究者注意的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