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忠义:道家文学与浪漫主义
——记第二十期学术沙龙
2018年11月21日,由史忠义教授主讲的“道家文学与浪漫主义”学术讲座于稽山校区外国语言文化研究院E228会议室举行。研究院专家栾栋、李贵苍、魏大海教授均出席。
在讲座中,史教授条理清晰、框架完整地向与会者验证了中国道家文学与西方浪漫主义文学在政治文化背景、发展流变以及内在本质三个角度上的不同。他以充实的史实和文学事实作为证据,细致地将西方浪漫主义运动演变的脉络勾勒出来,同时,他也用同时期中国道家文学的发展境况来与之进行对比。所以,无论是法国大革命的壮丽背景,还是世纪病、自杀、坟墓、黑夜或梦等题材的使用和流行,抑或是美、理想与崇高的诗学内核和凝思与迷狂的表现方式,这些种种的特征都明显是与以“虚静”和“物化”为内核,将“天然”看做至高之美以及追求对死生的超脱的中国古代道家文学是相当不同的。总而言之,强调创作主体和创作对象“化一”的道家文学,与强调绝对创作主体的西方浪漫主义虽然都肯定绝对自由的外在表现形式,但其内核却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概念。
史忠义教授的本次讲座主要就学术界中一个混淆已久的概念问题进行了规范化的阐释,即“中国古代真的发生过浪漫主义运动吗”?针对这一核心问题,史教授从发生学、题材学和诗学三个大方向上对中国古代道家文学中的浪漫倾向与西方近代的浪漫主义进行了对比,继而得出“中国古代没有发生过如西方浪漫主义般声势浩大的文学运动”的结论。史教授说,他不强求我们现在就改正这一错误,只是希望能借此提醒我们小心20世纪20年代后开始产生的概念随意化的现象(比如学术界长时间存在的,将道家与道教混同的现象)。最后,史忠义教授建议道:学术研究者应该秉持认真和严谨的态度进行工作,这样才不至于失去正确的学术道路。
(记录人:施碧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