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5日,吴笛教授于稽山校区研究基地E228会议室主讲了题为“论文学作品中的科技伦理与科学选择”的学术沙龙。西语学院葛金玲书记、英语学院蔡玉辉教授等领导、专家与部分中青年骨干教师均参加了本次讲座。本次沙龙由科研处副处长徐中意教授主持。
吴笛教授首先介绍了玛丽·雪莱的这位女作家(雪莱夫人)的家学渊源,由此引入她对《弗兰肯斯坦》这部世界上首部科幻小说的塑造。于是,作品中那些对未来寓意深刻的预测也都纷纷找到了脉络明显的线索——来源自其哲学家父亲与女权主义先驱母亲的智慧。在这部传世的作品中,玛丽·雪莱通过塑造疯狂科学家弗兰肯斯坦与其疯狂的造物“怪人”之间发生的故事,来向几百年来的众多读者展示出人工制造生命的危险性及其过程中人在违反科学伦理后可能造成的巨大破坏与危害。
同时,吴笛教授也引入美国当代著名作家麦克·尤恩的新作《儿童法案》作为参照,这部作品同样是以对一对连体婴儿实施手术的故事作为切口,其目的依旧是对个体生命和个体生存权利需要等科技伦理的探讨——特别是在西方思维容易陷入“零和”,常常选择杀一保一这种偏激做法的情况。
然后,吴笛教授又分别从科技伦理与科学选择视角解读了20世纪苏联著名作家布尔加科夫的“魔幻三部曲”《魔障》《不详之蛋》与《狗心》。比如在《魔障》中,作者并非仅仅停留在一般意义上的官僚讽刺层面,也通过违规的科技生产场面为读者敲响了食品安全的警钟,故而也具有一定的警示价值;而在《不详之蛋》中,因为对科学家在实验室中发现的所谓对低端生命体起到催化作用的“生命之光”的过度运用,从而导致了非常严重的蟒蛇之灾,在此过程里,作者流露出对人类在违背自然原则和科学伦理后所造成的严重后果的担忧。而后,通过人类文明面对自然灾难的无能为力与强大的北极寒流瞬间轻易摧毁蟒灾之间的对比,表现出人们不能忽略自然原则,更应尊重敬畏自然原则的劝诫之意。最后,在《狗心》中,通过描写科学家将人的腺体和器官移植于狗身所导致狗的“人化”,以及后来为了避免危害而再次重已经成为“人”的狗身上剥夺那些腺体和器官这两个过程,展现出不正当的科学发展正在逐渐挑战着传统的伦理道德,而当人们决定通过科学来颠覆人类文明进程中自然选择与伦理选择的结果时,其下场必定是悲惨的。
在吴笛教授看来,就像自然选择解决了人类的形式问题,伦理选择解决了人类的本质问题一样,科学选择也是现如今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必将经历的一个阶段。他站在一个人文学者的立场呼吁加强伦理对科技的制约力度。如果每个人在行为、思想、准则等方面都能很好地遵守人类共同的价值观、规范与责任,那么即使科技再怎么发达,也不会出现危及到个体生活甚至社会秩序的人为科技灾害了。
蔡玉辉教授对吴笛教授的讲座进行了高度的评价,认为吴老师的讲座符合做科研的三个基本要素,一是选题新,具有时代性与现实意义。而选题的敏锐度源于长期的积累;二是论证的广博度,有充分的例子和理论支撑,既有厚度也有广度;三是文本性,因为对文本的熟练程度很高,因而能做得切完自如。此外,吴老师的讲座还体现了知识分子的担当意识。徐中意教授总结认为,吴迪老师的讲座兼具学术性和现实性,选题角度新颖,案例丰富生动,语言幽默风趣、分析鞭辟入里,是科研学习的典范。
研究基地办公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