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院要闻
当前位置:首页  动态公告  研究院要闻
研究院要闻
    徐校长致辞
    发布时间:2025-05-29


    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各位同事:  

     大家上午好!  

     江南五月,繁花似锦,夏日如诗,我们沐浴着和煦的阳光,相聚在虞舜故里,共同开启“外国语言文化研究院工作暨团队建设”总结会的序幕。我谨代表学校,向外国语言文化研究院,向教育部两个区域国别研究中心的专家学者,向在一院两中心拜师学艺的各位青年教师,致以最诚挚的欢迎与祝贺!

       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全球化时代,外国语言文化研究不仅是学术领域的深耕课题,更是连接不同文明、促进人类精神对话的重要纽带。歌德曾说:“只懂一种语言的人,其实什么语言都不懂。”话有点夸张,但也深刻揭示了跨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的不可或缺性。我们一院两中心的研究团队,正是以这样的使命感为根基,致力于打破学科壁垒,探索文学、语言学、美学、哲学与区域国别研究交织的多元图景。

        正如李贵苍院长所言,多年以来,研究院,包括两个研究中心,在国别文学研究、文化研究、翻译研究和实践、语言本体研究、文化语义阐释、美学研究、跨文化交际实践等领域深耕,在课题申报、强化团队成员科研意识、提高团队成员科研产出以及举办具有较大影响的学术会议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数字时代人文研究的转型挑战,唯有凝聚团队智慧、激发创新动能,才能让学术之树常青。今天的总结会,既是对过往经验的回顾与反思,更是对未来学术方向的探讨与凝炼——如何构建更具包容性与创造力的学术共同体?如何通过团队协作回应时代命题?如何让青年学者在教学与科研领域发出更响亮的声音?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共寻答案。


     在此,我想提出三点愿景,与诸位共勉:  

     第一,以“对话”为桥,深化跨学科融合。从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到德里达的后现代哲学,从东方诗学到非洲口述传统,文学研究的生命力在于打破边界。期待团队建设中能进一步整合文学、翻译学、美学、教育学、社会学、区域国别学等多学科资源,形成“问题导向、协同攻关”的研究模式。  

        第二,以“传承”为脉,培育青年力量。团队建设的核心是人,青年学者是学术薪火的传递者。学校将通过导师制、国内外联合培养、项目孵化等机制,为青年人才搭建成长阶梯,让一院两中心成为孕育思想、激荡智慧的沃土。  

     第三,以“行动”为纲,提高研究水平与产出能力。在“躺平”“内卷”以及“文科无用论”的话语焦虑甚嚣尘上的今天,我们更需要高扬“使命”、“担当”的旗帜,传递“为自己的生命创造意义”的学习与奋斗智慧,做一名称职的大学教师。借用北宋诗人黄庭坚的两句诗: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在座的各位青年教师挑灯面壁己不止十年,祝愿大家早日体悟桃李春风一杯酒的喜悦与浪漫,期待你们个人或团队的成果能转化为学校增光添彩的文化资源,让学术研究真正成为立德树人,推动学校发展与进步的强大动力。  

     各位教授,各位同事,印度文学宗师泰戈尔曾说:“离群独居时,我听见往昔世界的喧哗。”我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当我们再度相聚,越秀能听到,学界能听到,社会能听到不同文化不同文明的“喧哗”在越秀外国语学院汇聚成不同而和的思想乐章、学术乐章。愿此次总结会、研讨会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为研究院团队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最后,预祝本次总结会、研讨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2025510